今天说说另一样用苕粉制作的美食-圆子,也可以叫汤圆吧,不过我们那家乡话都是叫 “圆子”。这道美食有人喜欢有人不太喜欢,我属于不喜欢的,我好像一直都不太喜欢各种汤圆。
圆子在我们那边应该属于过年必有的一道菜吧,或者是办喜事图个团团圆圆,平时很少见人弄。汤圆有各种各样的,荤的,素的,有馅的,无馅的。我们家乡的属于无馅的,素的。可能是这样所以没叫什么汤圆,叫圆子,或者丸子也可以。
过年前一个月,各家各户都在备年货,衣服,鞋子,吃的,玩的,还有就是需要自己提前制作的各种食物。圆子是过年必备的,肯定会在过年前准备好。一般会提前一到三天准备,然后放在那儿,那会儿天气冷,放着就行了,等过年那天直接煮。
我们家一般都是大年三十当天准备,吃完早饭去给先祖上香辞岁,回来妈妈就开始准备做圆子。先把茅芋洗干净,带皮放在高压锅里水煮,煮软了捞出来。冷却,剥皮,用铲子压成泥。当时妈妈会很忙,剥芋头的活一般都是我的,芋头煮熟了软软的,有时候剥着剥着就送到了嘴里,很香。压成泥的芋头慢慢加入苕粉,揉成团,这步就是我妈妈操作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面团才算好。面团弄好了,就开始搓汤圆了,我跟弟弟,我负责揪小剂子,他搓汤圆,然后弄好了,我跟他一起搓汤圆。我们家可能是不怎么喜欢吃这个,每年弄得不是很多,很快就可以做好。可是我跟弟弟小时候都不太喜欢做,可是每年都得做。
这几年妈妈还会做一种大圆子,我不知道普通话叫什么。就是在把圆子做成大的,里面包上芝麻(芝麻和猪油,糖一起炒好),查了一下,叫“蓑衣圆”。至于为什么叫这个,我就不清楚了。这个吃起来有点腻,吃一个就够了,一般一次做二十多个,过年吃一次,来客人了吃一次就够了。小圆子一般在过年那天用水煮,意味着团团圆圆,大圆子直接放在水上蒸,感觉吃一个就很多了。小院子还可以用油炸,或者炒着吃。我们家可能是不怎么喜欢吃,每年弄得也不多,就是煮着吃。不知道别的地方有没有,应该也是我们那边的一个特色吧。
蓑衣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