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庆怀宁农村,端午节不包粽子,但有做粑粑的习俗。
做粑粑的主要原料:小麦粉,酵母,白糖,粑叶树(学名无从考证)叶子和适量的水。
一大早,77岁的婆婆,在厨房火急火燎的扯着嗓子,吆喝我们起床,婆婆这洪亮的声音能活100岁。
下面记录一下,一家人做小麦粑粑的过程。
和面
婆婆年纪大了,只能等小姐姐回来做粑,小姐姐是婆婆的小女儿,住在高河县城,离村里约10里路程。
婆婆絮叨了一早上,10点钟小姐姐终于带着小儿子到家了。
小姐姐的小儿子比我儿子大半岁,同是高一,学霸级人物。
首先把15斤面粉倒入大盆里,倒入适量酵母,2斤白糖。
然后揉面,小姐姐揉了约30分钟,开始的时候水加多了,又加了两次面粉。
小姐姐卖力的揉搓,在千呼万唤下,面终于和好了,和面真是个体力活,小姐姐辛苦了。
做粑
把晒qiang(农村土话)上摆满粑叶,粑叶是当地人做粑的必备材料,有一股淡淡的香味。
由于面和的太多了,qiang放不下,茶几,电视柜和冰柜上面都摆满了粑叶。
正准备做粑的时候,老公弟弟一家三口从潜山县城也赶了回来。
一大家人一起做粑粑,在欢乐的气氛中,很快就搓成了一个个小面团。
发酵
人多力量大,上午11点30左右完成了做粑的工序。
接下来是等待面粉发酵的过程,我们一大家围在一起吃了中饭(是我老公下厨的)。
期间小姐姐还补充了两次水份,小面团一点点膨胀,还散发着发酵后的香气。
蒸粑
发酵了两个小时后,开始柴锅开烧啦,一锅蒸10分钟左右,就可以出炉啦。
看着白白胖胖的粑粑,一锅锅的端出来,收获满满。
忙乎了一天的时间,收获了不仅仅是粑粑,还有整个过程中,一大家子的欢声笑语。
吃粑
最后的环节就是大家,嘻嘻哈哈的挑自己喜欢的粑粑,开吃啦。
有那么一点点甜,有那么点点嚼劲,有那么点点好吃。
明天各自预备带一些回家,我们也带一些给大姐姐他们家人。(大姐姐和我们在一个城市)
本来大姐姐也要回来过节,可惜老板不给她请假。
|写在最后
端午节是一大家人团聚的日子,兄弟姐妹平时在不同的城市忙碌。
过节的时候,如果有时间都会赶回来,看看年迈的父母同时,我们也可以相聚。
自从盖了新房子以后,这个大家庭聚在一起的时候也多了起来,相处的更加融洽。
公公婆婆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算是一个大家庭,子女都特别孝顺,祝家和万事兴。
也祝大家端午假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