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国际奥委会主席用“无与伦比”来形容此次奥运盛况。其中最闪耀的瞬间莫过于在鸟巢举办的开闭幕式,那是全国人民的荣耀。
大家不只是惊叹赛事的活动组织,更惊叹于这座绝妙的建筑自身。
建筑本身就是一门语言,鸟巢是新时代中国对世界的呼唤。
精美绝伦建筑的背后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整个建造换算下来用了31亿人民币。
16年过去了,鸟巢变成了什么样子,当初的投资现在究竟赚了还是赔了。
建筑的艺术
鸟巢的全称是国家体育场,因酷似鸟窝而得名“鸟巢”,它代表着希望的孕育。
为了建造这座体育场可谓煞费苦心,它不仅是全国人民希望的孕育,还是国家形象的体现。
建筑本身是会说话的,尤其是像鸟巢这样的建筑用自身流动的线条来诉说中国的故事。
2001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会议上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
为了筹备好这次奥运会,中国在2002年面向全球公开征集奥运会主场馆,即开闭幕式举办场馆的设计方案。经过一年多的筛选,最终鸟巢的方案脱颖而出。
可以说鸟巢的诞生有必然性,这一点从鸟巢所处的位置上就能发现。它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能够有幸与天安门、故宫、钟鼓楼在一条线上,足见他对中国的重要性。
这么重要的一座建筑,见证新时代中国的历史,花多少钱也不过分。
在鸟巢之前,中国也有很多夺人眼球的体育馆。仅在北京就有工人体育场发挥着承办国际级赛事的作用,而工人体育场更是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国庆十大建筑”。
同样在国际上,后来2012年伦敦奥运会主场馆“伦敦碗”也没有鸟巢这么华丽动人。
鸟巢的现代化不仅是设计上的现代化,还有建造科技上的现代化。鸟巢建造过程中所投入的科技力量,即使是在一二十年后的今天来看也非常具有前瞻性。
那些环保的理念和高质量的材料运用都能够满足今天的需要,也正是因为如此,鸟巢才在2022年再次肩负起北京冬奥会的重任。
二、31亿的巨资兴建
建设起这么座庞然大物,所需要的投入也不小,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筹备奥运会,建设这些场馆。
在设计上就耗费了不少人的心血,国家体育场的兴建吸引来了国际上多家知名建筑单位的目光,最终有13家企业入围。
中标的鸟巢方案也是由瑞士和中国的设计团队合作完成的,对于这些设计者的投入当然要拿出一些酬劳来褒奖。
鸟巢波动的造型需要坚实的基座作为基础,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说的就是这些高大的建筑。
同样鸟巢本身优美的曲线也是用钢材来塑造的,这些钢材源自河南舞钢,既要保持美感又要撑得起整座体育场,十分考验建材。
全场没有一根支柱,为每一位观众提供绝佳的视角,这样高难度的设计和这样高精度的耗材都是需要大笔的开支。
鸟巢建成之后内部的装饰也是煞费苦心,建筑的装饰也在传递着主办方的声音。
鸟巢的看台凳子选用中国长城的颜色,这代表着古老中国的内涵,场馆还要充分考虑到下雨等气候问题的影响。如果说建筑主体是耗费财力的,那么建筑内部装饰这些细节上的问题也是耗费财力。
为了建造奥运区域,北京市政府搬迁了位于原址的村落。这笔拆迁费虽然算不到建设鸟巢的费用当中,但是鸟巢后期的物业维护离不开这些迁移走的人。
为了让迁移走的人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解决他们搬迁后的民生问题,奥委会将迁移的村民们组织起来负责场馆的日常清扫、秩序维护等物业服务。
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后续服务,再绝妙的建筑也终究是昙花一现。鸟巢之所以这么强盛不衰,连续成为两届奥运会的主会场离不开日常的维护。
鸟巢建造起来有多复杂,维护起来就有多麻烦,这些维护的费用不仅是在比赛期间需要,日常没有比赛的时候也需要维护。
设计费、建造费、维护费等构成了鸟巢31亿元的建造成本。
三、今天的鸟巢
鸟巢不仅是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令人瞩目,在奥运会结束后的今天依然在北京最显眼的位置上光彩照人。
他已经成为新北京、新中国的新地标,与故宫、长城、颐和园一样成为游客去北京打卡留念的目的地。在非奥运赛事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从来就没有淡出过我们的视线。
今天的鸟巢更多的价值是体现在休闲娱乐、文化传播方面。他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盛事的新地标,不少明星艺人在这里开演唱会。
这座能容纳上万人的场馆成为开演唱会的绝佳场合,不少明星艺人也因自己曾经在鸟巢开过演唱会为荣。
场地的使用费用成为鸟巢在奥运过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演唱会的门票本身就不菲,拿出这些部分钱财来作为场地的维护是绰绰有余的。
此外在没有演唱会的时候也能吸引不少海内外的观众来慕名参观,他们所支付的门票也是鸟巢的重要收入来源。
这些为了一场盛会新建的场馆,往往会伴随着盛会的结束而在时间的长河里落幕,最后只剩下荒凉的一面。
鸟巢并没有因为2008年奥运会的结束而被荒废掉,他和水立方、五棵松等场馆一道在“后奥运时代”成熟的运营着。他们在APEC、冬奥会等新的国际盛事上展露着头角。
2022年北京冬奥会,鸟巢再一次见证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进行,让这座国家体育场焕发光彩。
水立方也化身成为冰立方承办冰壶运动,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曾经许下的承诺,这也成为国际奥运史上少有的老旧场馆再利用的案例。
看到了今天的鸟巢再回顾曾经耗资31亿元人民币的建造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了。
究竟是赔是赚?
大家或许会疑问,31亿元的投资,承办了那么多活动的鸟巢究竟赚回本钱了吗?
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单纯的进行加减法的计算,而是要综合的看待。鸟巢在设计建造初期其实就考虑过回本、赛后利用的问题。
当初筹措31亿人民币建设鸟巢并不都是由国家出资进行的。鸟巢的建设采用了公私合作的“PPP模式”,北京国资公司和中信集团共同出资组成联合体。
这里边既有国家的出资也有私人的出资,大手拉小手,大小钱一起合作才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如果只有一方面承担会拖垮财政。
既然是共同合作出资,那么在后期的经营上也是由联合体获得特许经营权。
众所周知,美国拥有很多赛事场馆,但美国也是把赛事商业化运营最为成功的国家。
从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始,美国人把这些体育运动变成了能获取利润的产物,通过场馆赞助、广告投放等方式获得大量利润,我们国家也趁着奥运的东风尝试这种方式。
前期有了多渠道的融资来修建鸟巢,后期又有多样的方式来维持鸟巢的商业价值和使用价值。
有了稳定的资金支持,还衍生了后续演唱会、文艺活动的举办。
鸟巢的建造可谓是一举多得,运营方也让鸟巢变成了营利的法宝,只要经过一番改造就能在奥运模式、赛事模式、娱乐模式之间自由的切换,灵活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算了算这些账你会发现,当初的3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就不算巨大了。因为鸟巢给我们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远远不是31亿元人民币投资就能够换回来的,他还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运营和大家的瞩目期待。
从这几年伦敦、里约热内卢、东京的奥运会来看,北京奥运会的场馆确实做到了当初的承诺,给国家和世界一个完美的答案。
结语
你去过鸟巢吗?如果没有就实地的去看看吧,31亿元的投资,一二十年的应用已经证明了我们当初选择的方案没有错。
作为新时代中国的地标,鸟巢已经成为我们国家体育的象征,已经随着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刻在了我们的印记当中,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印象。
未来的鸟巢还将以挺拔的身姿迎接一场又一场盛会,继续在大小屏幕当中出现他的身影,让我们为之骄傲。
我们希望鸟巢能在未来创造出更多中国的奇迹,让我们感叹国家的实力。
纵观历届奥运会,想必大家都会打心里觉得只有我们的那一届是最精彩的,只有我们的场馆是最漂亮的。有了大家的继续关注,鸟巢才会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