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赛事引出的运动员等级证书归属风波至今未能平息。风波的焦点在于,代表运动水平的等级证书的归属,凭的是实力,还是队员的家长“共识”,或是权力干预的结果?连日来,导报记者采访了球队教练、泉州一中有关领导等相关人士。
由泉州市足球协会去年11月承办的2020年福建省足球协会青少年足球联赛男子组(U17)比赛(下称“U17赛”),早已落幕,“泉州双能”队获第三名,拿到3本一级、9本二级运动员等级证书的名额。这场赛事,除了一级证书分配纷争,被指家长出资办赛的调查也还在进行中,泉州市足协此前表态要调查赞助商赞助资金来历。

队员家长会上 定调一级证书归属
按泉州一中男子足球队教练陈导的说法,这场赛事是在家长要求下才去争取并组队参赛的,球队21名队员中12名队员来自泉州一中,挂靠“泉州双能”俱乐部。
一级等级证书归属纷争的最终爆发,缘于今年1月7日下午5时在泉州一中开的一场队员家长会。会上,泉州一中一位潘姓副校长对一级证书的归属做了“意见表态”,并宣布3名一级的“建议名单”。
导报记者拿到的一份录音显示,潘副校长在会上称,这次比赛虽然不是学校组织的,但学校是支持的,整个过程也了解。等级证书的归属,“主要是由教练组来决定,但是学校有权力过问,可以综合进行考虑”,同时,也因为“各位家长包括教练组一致要学校出来主持”,所以她站在学校的角度“做出这样一个建议(名单)”。
这份一级名单,队员小庄成了“当然的人选”,另外两个一级归属高三的队员小陈、小谢。根据潘副校长的讲话,这么定的原因有两条,一是看对泉州一中的足球发展贡献,年限比较长的,这两位高三队员从初中球队到高中球队,进入球队时间最长,“凡事都要有个先来后到、排资论辈”;二是从高考和录取角度看,两位队员马上要参加高水平运动员测试,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球队主教练 证书分配无“话语权”
那么,对球员实力最有发言权的教练组是什么意见呢?在这次会上,泉州一中足球队教练陈导并未做这方面的说明,只表示“肯定要征求两位教练的意见”。陈导反复强调的是,当初大家说好的,没有证的队员只能拿二级证,已经取得二级证的“才有权力来分一级证”。
陈导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小庄虽然没有二级证,但是他的家长庄先生出资出力争取赛事承办权,忙前忙后联系比赛,非常热心,因此一级证分给小庄是家长们的“共识”。导报记者了解到,庄先生是这次赛事签约赞助商的赞助经办人。
陈导口中的两位教练,指的是此次U17比赛“泉州双能”队的主教练庄导以及助手郭导。庄导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球队的队员都很棒,都有能力去争取一级证,但水平有高低,原则是看哪个在场上表现得更好、更有实力。庄导坦承,他这个主教练头衔是临时被陈导叫去帮忙“写上去的”,比赛前一天他才和队员们见面,和队员并不怎么熟,因此具体的比赛战术是陈导在指挥。
至于一级证书的分配,庄导表示,他并没有“话语权”,是他们(指家长们)之前商量好的。据他所知,家长里有人对一级证分配有不同意见,但等级申报时间紧迫,所以他们教练就按“大多数人意见”在申报名单上签字。
泉州一中潘副校长 称家长反映不属实
“我要的是公平。”家长王女士对一级证书的分配表示不满,多次找教练、校方反映情况,无果。
王女士称,儿子小骆在这次U17比赛中踢中后卫,每场踢满90分钟,是绝对的主力,却只拿到二级证;而踢中场、踢边锋的球员并未每场上场,也没有进球,却拿一级证。如论贡献,小骆读初二时起就是泉州一中男子足球队的主力队员,2018年一中足球队在泉州市中学生足球联赛(初中男子组)(下称“市赛”)中获第二名,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暨中学生足球锦标赛(下称“省赛”)中获第六名;2019年一中足球队在泉州市赛中获一等奖,在省赛中获第三名,小骆都是上场主力。
泉州一中潘副校长对校方干预等级证书分配的说法予以否认。她告诉导报记者,首先,这个比赛本身就不是校园足球系列,也不是学校组织的,只不过有部分队员是一中的学生;其次,一级、二级等级证书的分配是由教练组来分配,“我们学校没有权力去干涉”。所以,家长的反映是不属实的。
潘副校长表示,她对等级证书的分配情况并不了解,记者提到的1月7日下午那场队员家长会,只是学校足球的例行会议,“和这个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