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的是,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国总共进口了四艘航空母舰。而在这些航母当中啊,加入我国海军的,却只有一条辽宁号。选择辽宁舰的原因,并非只是体型大那么简单。
首先,要明确的是,基于当时国家的财政状况,我国这几艘所购买的航母,都是以私人的名义在各个国家收购来的,这也就使得其在转到军队编制使用上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而且,这些航母看起来很风光,但是它们本身的问题也不少。
最早来中国的墨尔本号航母,虽说其采用了蒸汽弹射器的先进设计,但却是以拆解废钢铁的名义所购入的,加上其舰龄较大,即便是进行了翻新,在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更重要的是,基于当时科研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很难找到一款合适的舰载机,若是配备自主研发的舰载版歼7,所能发挥的战斗力也是十分的有限。
更重要的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若是中国发展这样一款极具进攻性的武器,很容易引来西方国家的关注,所谓的战略机遇期也就无从谈起了。
至于说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明斯克号,它实际上并非一款正儿八经的舰队航母,更像是装备了大量反舰导弹的载机巡洋舰,若是直接装备部队使用,很可能将海军的发展方向直接给带跑偏了。更何况,明斯克号上所配备的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吗,其可靠性以及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养的好坏,但基于苏联末期的混乱,甭说能不能获得雅克38的机体,即便是弄到了,也不能确保按时形成战斗力,反而可能成为军队的一个大累赘。
若是效仿印度,找上俄罗斯对其进行大规模改装,一个是资金问题的原因,第二个则是在战斗力上的问题。因为舰体尺寸的限制,即便是完成了现代化改装,所能搭载的战斗机数量也难以超过24架,中型战斗机所能发挥的航空掩护能力也是十分的有限。
至于另一艘基辅号,也是同样的问题。 与其说是中国海军选择了瓦良格号,倒不如说是历史选择了它。
瓦良格号航母
瓦良格号几乎满足了中国成为远洋海军所需要的大部分要素。
首先就是它的体型,虽说采用了滑跃起飞的航空操作方式,但它原定所配备的是苏33重型舰载战斗机,在舰载航空兵的训练门槛上就超出了所有航空母舰。
并且,由于在来华之前,乌克兰方面对瓦良格号进行了大规模的内部爆破作业,舰上的管线变得一塌糊涂。从表面上看是一大缺陷,但这同样给中国的造船业提供了宝贵的锻炼机会,比如在反舰导弹这一项上,中国的工程师大胆地取消了垂直发射系统,将其改造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这样的实操机会,地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都是不可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最接近航空母舰的载机巡洋舰,瓦良格在固定翼舰载机的航空操作的模式上,本身就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所能发挥的舰载航空兵从无到有的突破,对于除去西方传统强国之外的其他国家而言,都是十分宝贵的机会。
实际上,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南亚地区从原先的隐身战机扩散化,逐渐演变成了航空母舰扩散化,这在几十年来都是从未有过的大变局。由于F35B短垂战机的出现,大量的国家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诸如日韩等传统造船业大国,在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之后,罕见具备了平直甲板大型水面战斗舰的制造能力。而在攻克滑跃甲板的技术之后,这种轻型水面战斗舰和隐身战机搭配所能发挥的战斗力还是较为可观的。
也是由于这一点,如今的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中国海军若是没有取得辽宁号航母,将要面临多么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