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联盟号系列宇宙飞船与中国神舟号系列宇宙飞船综合性能进行对比
联盟飞船作为先行者,基本上神舟系列的主要部件的原型都是参考了联盟飞船的,包括液氧煤油发动机。还需要比么。。。。而且由于中俄的火箭发动机推力都相对较小(俄国的实际上将数台发动机做成一台的外形自欺欺人,实际上并联的数量也不少,而并联的数量越多,火箭越容易出问题)所以中俄的火箭都是采用并联大量小推力发动机的模式来发射。不过俄国的发射次数更多技术更成熟一点。
综合来讲中国的电子系统可能会比俄国的好。俄国的发动机技术应该是优于中国。不过毛子的煤油发动机成本便宜,美国把航天飞机计划暂停后也是暂时租用俄国的飞船去国际空间站(不过如此做亦有政治目的再此不做深究)。
未来的航天主要发展方向还是液氧液氢发动机。液氧煤油发动机迟早也要退居二线的。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有关“神州5号”飞船的信息
2003年10月10日,中国正式向全世界宣布,神州5号载人飞船将在10月15日——17日择期发射。这之前,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成功把自己的宇航员送入了太空。很快,我国就会成为世界上第3个完成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啦!今天,我们就先来看看——
近来,科技界最“轰动”的新闻要算中国神州5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啦。趁还没发射,让我们先来看看神州5号的“两大件”吧。
在我们身边,其实存在很多新鲜的东东哟!只要用心,每天都可能会有新发现,即使是在吃鱼的时候……
E探008
神州5号主要由“两大件”组成——载人飞船和运载火箭。完完全全是“MadeInChina”
据我国航天科学家介绍,前苏联第一艘载人飞船十分简单,仅仅为了显示“一个人能上天、转一圈就回来”。直到80年代,前苏联才开始研制多功能天地往返飞船——联盟TM飞船,并一直用到现在。而神舟飞船从开始就是作为多功能天地往返宇航器来研制的。与目前俄罗斯使用的飞船相比,神州5号飞船在某些性能上还要更胜一筹呢!
俄罗斯飞船的直径只有2.2米,3个人在里面太挤了。而我们的飞船返回舱直径有2.5米,在目前世界上在用飞船中,可利用空间是最大的。轨道舱在分离之前,可以为宇航员提供活动空间,并可做实验。但俄罗斯飞船在返回时,就把这个轨道舱作为“垃圾”扔在宇宙空间。神州5号的轨道舱却还能运行半年,有动力、电力、控制系统,可以做科学实验,并为今后的飞船交会对接提供方便。
同样,将把神州5号送入太空的长征2号F(CZ-2F)运载火箭也是“身手不凡”。长征2号F捆绑式两级大型液体运载火箭,全长58.3米,运载能力达7.6吨。它是为载人航天“量身订做”的新型火箭,是我国起飞重量最大、长度最长、系统最复杂的运载火箭。
作为宇航员的护送者和保护神,长征2号F火箭的可靠性指标提高到了0.97%,安全性系数更是达到0.997%!火箭上的多个部件和系统采用了冗余设计,如果一套系统出了问题,可以立即切换到另一套系统,好比上了“双保险”。
长征2号F型火箭上有两个系统是独有的。一个是故障检测系统,包括火箭自动诊断和地面诊断。这套系统共有310种故障检测模式,能在飞船待发射阶段和上升阶段自动进行故障检测。而俄罗斯火箭只有自动诊断功能,这可是中国人在航天史上夺得的一个“第一”哟!
另一个是逃逸系统。为保证宇航员的安全,长征2号F火箭配备了可以随时启动的逃逸系统。逃逸系统在飞船顶部,看上去就像火箭的避雷针。它装有独立的发动机,万一火箭在发射前和发射阶段发生故障,它能“拽”着轨道舱和返回舱与火箭主体分离,并降落在安全地带,从而使宇航员脱离险境。而在发射阶段,就连美国的航天飞机也没有逃逸系统呢!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伊尔库斯克和中国差几个小时?
比北京时间快1个小时
实际所用的时间比北京快1个小时;
①最新运用数据:伊尔库茨克地处贝加尔湖时区,为莫斯科时间 +5 ;而莫斯科比中国北京时间晚4个小时,所以比北京快1个小时。
②莫斯科(东三区)目前正实行夏时制时间拨快1小时,伊尔库茨克时间紧跟莫斯科时间。
另附:莫斯科到2009年原先的十一个法定时区被削减到九个
伊尔库茨克,是一个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重要都市52°17′N 104°16′E(可算理论区时105°E,及地方时),亦是伊尔库茨克州的首府,人口约59万。实行夏时制时比北京快1个小时08年从俄罗斯留学回来。我的看法应该是比较准确和中肯的。 俄罗斯留学,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很适合。1.没有语言基础,去哪里读书第一年都学俄语,但学习一年,俄语水平非常有限,大部分人还不能顺利的日常交流。2.俄罗斯的教学制度和国内很大区别...
-- 紫霞游戏平台为您解答
我国成功发射,着落神州五号意义何在
中国的神舟五号载人空间飞行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对此人们也从各个角度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议论。熟悉载人空间飞行历史的读者都知道,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升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他绕地球飞行一周,历时108分钟,然后安全返回。1961年5月5日美国宇航员谢泼德乘坐水星三号飞船到离地面184公里上空的轨道上绕地飞行了15分钟,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人。此后搭乘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的载人飞行器进入太空的各国宇航员已有许许多多。
那么42年后的今天,中国把一位自己的宇航员送上太空,其意义何在呢?难道真是象一些人所说的只是证明了中国的空间飞行技术落后美、俄四、五十年?况且空间电子技术能够让几乎所有的对地球和行星的探测都通过不载人的飞船、卫星等自动完成,那么冒着很大的风险进行载人空间飞行,其必要性何在呢?
笔者以为,中国以自己的科研力量和制造技术,独立地把宇航员送入了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飞行的国家,即使是落后了美、俄四十多年,也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然而笔者更以为,我们不应该在这进入太空的名次先后上看待中国人进入太空的意义。
在外太空回望地球,水陆绵延,是看不到国界的。我们强调“中国人”进入太空,是更注重于中国人是全人类的组成部分。
载人的空间探索是这样一种特殊的活动:它把人类从它进化过来的环境中带走,放到一个与任何一个有生命的环境都不一样的环境中去。因此这应该被看作是地球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一步,是人类终将步出地球这个生命的摇篮向宇宙深处继续进化的开端。
前苏联和美国,尽管是出于冷战和对抗的目的,已经迈出了这一进化的第一步。人类应该继续这一进化,继续空间探险,挑战地球对他们自身的限制,去探测尽可能达到的地方。而这些,我想正是生命进化的本质。所有的生命形式都尽可能地扩张他们的地域,而人类将是第一种有能力在外太空生存的地球生命形式。
正是在这样一个层面上,笔者认为中国作为拥有人类成员总数近四分之一的国家,应该而且有必要参与到人类的这一智慧进化进程中去。
从更加技术一点的层面上来看,进行空间探索是一件消耗很大的事,让任何单个的国家去承担这样一个全人类的任务都是不现实的和不合理的。现在人类在单位时间内,譬如一年内,运送到近地轨道的物品总量还很少,人类向外太空运送货物和人员的效率还不高。美国从1981年到2003年共发射航天飞机110多架次,平均每年约5架次,做了一些诸如把卫星安放到轨道上、维修空间探测器等事情。而正在建造中的国际空间站,也是一个艰巨而缓慢的建设项目,按计划要花10年时间,美俄两国要进行至少43次太空飞行才能把各种部件送入轨道,宇航员要通过至少1800个小时的144次太空行走才能将这些材料组装成一个总重量430吨的永久空间站。
人类要学会真正意义上的太空生存,靠一个国际空间站是不够的,靠只有两个具有发射能力的国家也是不够的。人类要赶在地球资源枯竭之前学会在太空中生存,人类空间探索的步伐当然是越快越好。因此中国具有了独立的空间飞行能力,并能加入到国际间的空间合作中去,将是十分有利于全人类的好事。
我国的载人飞行只是进入太空的一个起点,在向太空进化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经历更多的蹒跚学步,譬如舱外行走、舱外作业、飞船汇合、飞船对接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因此我们希望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之后,还有六号、七号乃至N号,并顺利建成中国的永久空间站。